古人有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一说。如今看来,其实有些夸大之意,但其中的一些处世智慧依然受用:
1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译:孔子说:“学习并且不断温习,不也很愉快吗?远方来了朋友,不也很快乐吗?人家不了解我,我也不怨恨,不也是君子吗?”
2、巧言令色,鲜矣仁
译: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、满脸堆笑的人,很少有仁爱之心。”
3、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译: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: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,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,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。”“传”字有两解,一,师傅之于己,一,己传之于人。依上文“为人谋”“与朋友交”推之,当谓“己之传于人”。
4、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
原:子夏曰:“贤贤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,与朋友交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
译:子夏说:“重贤轻色、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、侍奉君王,能舍弃自己的身躯、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,即使没有学习过,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。”
5、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
译:孔子说:“君子饮食不求满足、居处不求舒适、做事灵敏、言谈谨慎、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,可以说是好学的了。”
6、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;仁在其中矣
译:子夏说:“广泛学习钻研,坚定自己的志向,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,仁德就在其中了。”
7、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
原:子贡曰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子曰:“可也。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子贡曰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’,其斯之谓与?”子曰:“赐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,告诸往而知来者。”
译:子贡说:“贫穷却不阿谀奉承,富贵却不狂妄自大,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可以了。(但是)不如贫穷而乐于道,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。”子贡说:“完善自身的修养,既像雕刻骨器,又像雕刻象牙;既像雕琢玉器,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,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?”孔子说:“子贡啊,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。提起学过的知识,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,并有所发挥。”
8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
译:孔子说:“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,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。”
9、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
译:孔子说:“《诗经》三百零五篇,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,可以说是:‘思想纯洁,没有邪恶的东西’。”
10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
译: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,三十岁有所建树,四十岁遇事不困惑,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,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,七十随心所欲,想怎么做就怎么做,也不会超出规矩。”
11、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
译:孔子说:“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,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,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。”
12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
译:孔子说:“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,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。”
13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
原:子曰:“由,诲女,知之乎?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译:孔子说:“子路啊,我告诉你的知识,你都知道了吗?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。”
14、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
译:孔子谈到季氏说:“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,这样的事可以容忍,什么事不能容忍呢?”
15、关雎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
译:孔子说:“《关雎》篇,快乐而不放荡,悲哀却不伤痛。”
16、朝闻道,夕死可矣
译:孔子说:“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,晚上死去,也是值得的。”
17、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
译:孔子说:“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,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。”
18、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
译:孔子说:“君子通晓道义,小人通晓私利。”
19、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
译:孔子说:“见到贤人,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;见到不贤的人,就应该要反省自己。”
20、以约失之者鲜矣
译:孔子说:“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,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。”
21、德不孤,必有邻
译:孔子说:“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,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。”
22、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杇也
原:宰予昼寝。子曰: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,于予与何诛?”译:宰予白天睡觉。孔子说:“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,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,对于宰予这个人,我还责备他什么呢?”孔子又说:“开始时我对于人,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;现在我对于人,是听了他的话,还要观察他的行为。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。”